乙型肝炎

甚麼是乙型肝炎?

乙型肝炎是一種由過濾性病毒所引起的肝臟感染發炎,繼而破壞肝臟細胞並損害肝功能。

急性乙型肝炎

急性乙型肝炎是指短暫性的肝臟發炎。病徵包括喪失食慾、身體虛弱、作嘔、疲勞、全身疼痛、眼白和皮膚變黃(黃疸病)和茶色小便,偶爾也有嚴重肝炎個案引致昏迷及死亡。這些病徵在感染後六星期至六個月才會出現,也有受感染的人士是沒有病徵的。大部份受感染的人士,特別是成年人,不靠治療也能消除病毒而終身免疫。如果患者未能清除病毒,便成為乙型肝炎帶菌者或稱慢性乙型肝炎病患者。約5%成年受感染人士會變成終生帶菌者,而嬰兒受感染後則有90%的機會成為帶菌者。

 

慢性乙型肝炎 / 乙型肝炎帶菌

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終生都帶有病毒並因此而長期患有肝臟發炎。根據統計,香港約有8%的人口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。即使沒有病徵,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可將病毒傳染給別人。約20%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會在10-20年後發展成為肝硬化患者,而當中10%更會進展成為肝癌病人。

 

乙型肝炎是怎樣傳染的?

乙型肝炎是透過血液或體液(例如精液或陰道分泌物)傳播的。所以,病毒可經以下途徑傳染,包括性接觸、輸血、針刺或共同使用受污染的針嘴進行注射、針灸、紋身或穿耳。乙型肝炎帶菌的孕婦也可於分娩時把病毒傳給初生嬰兒。

 

乙型肝炎是怎樣治療的?

目前尚未有針對急性乙型肝炎的特別治療,患者只需服用止痛藥以舒緩病徵。部份患者可能需要住院。

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監察肝臟,建議由腸胃肝臟專科醫生跟進及評估,然後因應情況的嚴重性而決定是否需要治療。現時有藥物可抑制病毒的生長而防止其對肝臟造成破壞。

 

怎樣預防乙型肝炎?

避免直接接觸乙型肝炎患者或帶菌者的血液或體液,這包括避免性濫交和正確地使用避孕套。如果工作上有需要與病者接觸,則應嚴格遵守預防措施。

乙型肝炎帶菌的孕婦在分娩後,其所生的嬰兒須於出生後儘快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(HBIG)注射,以防止病毒在分娩期間經孕婦傳給嬰兒;此外,嬰兒亦須接種標準劑量的乙型肝炎疫苗。

接種疫苗是最有效地預防乙型肝炎的方法。約95%的人士在六個月內完成三次注射後能產生長期的免疫力。體內沒有乙肝病原和抗體的人士可考慮接種乙型肝炎疫苗。

Share this post :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whatsapp

也適合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