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診症四步為望、聞、問、切,透過四診分析及作診斷和治療,以下為常用之理療法。
為中醫針灸療法中的針法。按中醫藥學的理論以毫針針刺於穴位之上,施以手法或透過電針機的微量電流加於針柄之上,刺激特定之穴位,達疏通經絡氣血,調節臟腑氣血陰陽的效果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亦倡導重視並推廣針灸防治疾病,在2002年列出了可應用針灸療法的106種適應症。
臨床常用於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不孕、失眠、中風、各類痛症、面癱以及自閉症等疾病。
為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。運用艾葉散寒通絡的藥性以及灸火的熱力,以溫熱性刺激,溫通氣血,散寒止痛,扶正祛邪,達防病保健效用。
臨床常用於治療寒性風濕痺痛、月經不調、不孕、痛經、閉經、胃痛及腹痛腹瀉等疾病。
以玻璃或塑料罐為工具,利用燃燒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,使形成負壓的罐吸附於身體特定部位或皮膚穴位上,從而產生刺激,以加速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改善局部內環境,達到祛濕排毒,緩解痙攣,有活血止痛的作用。
臨床常用於肩頸腰腿痛、關節痛、軟組織閃挫傷等痛症,亦可用於傷風感冒、面癱、咳嗽、腹瀉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病症。
是刺絡法與拔罐法的結合。於皮膚局部進行消毒後,使用採血針點刺令皮膚出血,再在針刺部位施行拔罐。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,活血化瘀,恢復機體陰平陽秘的狀態。
臨床常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、神經性皮炎、痤瘡、皮膚瘙癢、坐骨神經痛等。亦常用於治療女性因月經、帶下、懷胎及生產引起的各種問題,為有效地改善瘀血的方法。
以中醫經絡皮部理論為基礎,用牛角等材料製成的刮痧板,在身體經絡穴位上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通過對十二皮部的良性刺激,達到疏通經絡,行氣活血,調整臟腑機能的作用。
臨床常用於感冒、咳嗽、嘔吐、便秘、腹瀉、失眠、頭痛、落枕、急性腰扭傷、月經不調、急性乳腺炎、中暑等疾病的治療,還可用於預防疾病和保健強身。
心情平和有助療效,治療前靜坐五分鐘,待情緒平靜使身體放輕,預留足夠時間進行治療,避免精神過於緊張;
(852) 2117 3033
gratia@hk-gmc.com
星期一至星期五
上午 9:00 至 下午 14:00
下午 15:00 至 下午 18:00
星期六
上午 9:30 至 下午 13:30
星期日及公眾假期
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