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下腰痛

都市常見病——下腰痛

下腰痛是指以第一腰椎至第一骶椎骨區域疼痛為特徵的一組疾病,可伴隨下肢放射痛。研究表明,約8成人一生中都曾受過下腰痛的困擾。是中醫診所最常見的病症之一。

下腰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。急性下腰痛,疼痛突然發生,而且劇烈。慢性下腰痛,疼痛持續一個月以上,疼痛較輕,或時輕時重。

 

造成急性下腰痛的原因:

  1. 在沒有熱身運動的情況下進行鍛煉:在正式開始運動前應該對脊椎及四肢進行循序漸進的熱身運動,無準備的突然運動,會加重脊椎的負擔。
  2. 姿勢不當地舉起重物:不應彎腰用力提起重物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身體向前靠攏和屈膝、屈髖,然後通過伸腿的力量,而不是通過腰部力量以提升重物。
  3. 跌傷,滑倒等意外: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肌肉、筋膜和韌帶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,甚至腰椎骨折、脫位,出現下腰痛。

 

造成慢性下腰痛的原因:

  1. 急性下腰痛如果早期治療失誤或延誤,轉為慢性下腰痛。
  2. 積累性損傷:如司機或辦公室久坐的人仕,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,平時腰部可出現小的損傷,日積月累成為慢性勞損。
  3. 腰椎骨質增生和椎間盤退變:這是一個長期、慢性自然老化的過程,但過度勞動、強體力勞動和職業等外在因素會使老化過程提早和加速。
  4. 腰椎關節炎,如強直性關節炎。
  5. 腰椎骨質疏鬆:這是老年人常見的腰痛原因。

 

中醫治療下腰痛

下腰痛尋求中醫治療的患者很多,因為針灸及中藥療效十分顯著,而且沒有副作用。

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,不通則痛,下腰痛與腎虛、血瘀、寒濕關係密切。

  1. 腎虛者常常因為過勞或者急性損傷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導致,痛點不固定,痛感不劇烈,但遇到勞累就再加重症狀,痛處如果按揉,常常會得以舒緩。
  2. 血瘀多因為外傷而導致,痛點固定,痛感劇烈,觸碰疼痛加劇。
  3. 寒濕腰痛常常因為環境因素造成,陰雨天加重,局部熱敷會緩解。

 

中醫外治方法——針刺,艾灸,拔罐,刮痧,放血,中藥外敷等

基本的治療原則是疏通經絡,恢復正常的氣血運行,再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,採用相應方法進行治療,包括刺絡放血治療瘀血阻滯型急性腰痛,針刺加艾灸治療寒濕腰痛,療效顯著。各種方法可以視具體情況配合使用。

 

中醫內治方法——中藥

外傷新發急性腫痛多為實症,用活血消腫、行氣止痛的藥物;慢性腰痛多以中老年族群較多,用藥以補腎養肝、疏經活絡為主。

 

下腰痛的日常保健

  1. 睡眠時注意事項:軟床容易引起脊柱變形。硬床最好,在木板上加一個5-10釐米厚床墊最適宜。睡覺姿勢以側臥為宜,而且髖關節、膝關節要適當彎曲。
  2. 正確坐姿:坐位前傾20度時對腰椎間盤壓力最大,要避免這種坐姿。最好是坐靠背椅,確保身體不前傾。
  3. 運動前要熱身,運動後要做放鬆運動,結束後不能用冷水洗澡。體育運動後熱水浴輔以按摩,可以迅速解除疲勞。
  4. 避免風寒,潮濕的環境,特別不要睡在寒冷潮濕的地上,注意保暖。
  5. 控制體重,過高的體重會增加腰部的負擔。

 

自我按摩

  1. 擦腰:兩手握拳,拳眼,即握拳的拇指和食指貼著腰部用力上下擦動。可擦動數十次,令皮膚發熱為止。
  2. 揉腎俞穴: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,命門外側兩手指寬,用力按壓有酸脹感,雙側按壓揉動50次。

 

食療方法

補腎壯腰湯:

材料:杜仲30克,威靈仙20克,桑寄生30克,瘦肉100克,大棗4枚,生薑適量

製法:加水共煮開後,小火煮1-2小時

Share this post :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whatsapp